近日,海南省審計廳印發(fā)《關于建立審計容錯免責機制的指導意見(試行)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為全省審計機關落實“三個區(qū)分開來”要求,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營造良好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環(huán)境,加快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提供全面指導。
《意見》指出,審計對象凡符合“在落實上級黨委、政府決策部署,推動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中,受時間緊、任務重、項目條件不完全具備等客觀因素影響,導致出現一定失誤、錯誤或造成一定損失”“在推進改革和體制機制創(chuàng)新中,因缺乏經驗、先行先試出現的探索性失誤、錯誤或未達到預期效果”等十種適用情形之一的,可以啟動認定程序。對明知故犯、知錯不改,假公濟私、以權謀私,我行我素、獨斷專行,失職瀆職、貪污受賄等違紀違法行為,對造成重大損失浪費、重大環(huán)境污染和資源毀損或重大風險隱患嚴重后果的,不得適用容錯免責機制。
《意見》強調,審計發(fā)現問題是適用容錯免責機制的前提,審計組在開展審計項目過程中,應暢通日常工作溝通渠道,充分聽取審計對象及有關單位和當事人意見,允許審計對象據實申辯,做到依法審計、文明審計。對審計發(fā)現問題啟動容錯免責,須嚴格執(zhí)行適用程序,由審計組所在業(yè)務部門、審理部門集體研討,逐級報廳分管領導審核、廳主要領導同意后,召開審計業(yè)務會議審定,并向同級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報備。
《意見》規(guī)定,對完全符合容錯免責條件的,在審計報告中可不作為問題反映;對基本符合容錯免責條件,未發(fā)現但不能完全排除存在不應適用容錯免責情形,經審計業(yè)務會議審定允許容錯免責的,在審計報告中可不作為問題反映,但可在其他事項或相關附表中予以說明,審計機關原則上保有對該事項進行不定期跟蹤的權力。涉及重大問題容錯免責,應征求當地黨委、政府主要負責人意見,主動接受派駐紀檢組監(jiān)督,必要時邀請有關職能部門和相關領域專家參與認定,多方聽取意見建議,審慎處理。